肱骨大结节骨折
概述:肱骨大结节骨折,少数为单独发生,大多系肩关节前脱位时并发,故对其诊断应以关节脱位角度加以注意。
流行病学
流行病学:无相关资料。
病因
病因:多为直接暴力、间接暴力所致。
发病机制
发病机制:根据致伤的暴力及合并伤可分为四种类型:
1.无移位的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 此种骨折多为直接暴力撞击于肱骨大结节,即当跌倒时肩部外侧着地引起骨折,骨折块很少有严重移位或无移位。
2.合并肩关节前脱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 此骨折系肩关节前脱位时,大结节撞击于肩胛盂前下缘所致,因大结节与肱骨的骨膜未断裂,当肩关节前脱位整复后,肱骨大结节亦即自行复位。
3.有移位的单纯撕脱骨折 此种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,即当跌倒时,上肢外展外旋着地,冈上下肌、小圆肌及肩袖突然猛力收缩牵拉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,如为完全撕脱骨折,骨折块可缩至肱骨头的关节面以上。
4.合并
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大结节骨折 多为间接暴力引起,如跌倒时手或肘部着地,暴力沿上肢向肩部冲击,可引起肱骨外科颈及大结节骨折。
临床表现
临床表现:
1.疼痛 于肩峰下方有痛感及压痛,但无明显传导叩痛。
2.肿胀 由于骨折局部出血及创伤性反应,显示肩峰下方肿胀。活动受限肩3.关节活动受限 尤以外展外旋时最为明显。
并发症
实验室检查
其他辅助检查
诊断
诊断:
1.外伤史 多见于生活及交通(步行滑倒居多)意外。
2.临床表现,以肩部的肿、痛及活动受限为主。
3.影像学检查主要是 X 线平片,包括正位、侧位及轴位,一般勿需 CT 及 MRI 检查。
鉴别诊断
鉴别诊断:目前暂无相关资料
治疗
治疗:
1.无移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 不需特殊处理可用三角巾悬吊伤肢2周即可,并尽早加强伤肢功能锻炼。如合并肩关节前脱位者,肩关节整复后,大结节骨折亦复位者,可按肩关节前脱位治疗。
2.有移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 如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,可按肱骨外科颈骨折复位固定处理。如肱骨大结节骨折块向上移位至肱骨头以上,影响肩关节外展功能者,必须进行骨折复位固定治疗:①伤员坐位:在局部血肿内麻醉下,伤肢上臂外展90°、外旋60°、前屈40°位;②并将伤肢放于外展架上,术者用拇指将冈上肌向肱骨大结节方向推压,迫使骨折块复位;③复位良好者用石膏条将外展架及伤肢固定4周。
如有移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手法复位失败,或大结节骨折被拉至肱骨头的上方时,均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。一般用肩前内侧切口,暴露肱骨小结节及结节间沟,将上臂外旋外展,并用巾钳将大结节夹住向下牵拉,使之复位,用螺丝钉固定,逐层缝合伤口,术后用外展架固定,并加强伤肢功能锻炼。
预后
预后:一般预后良好。
预防
预防:无相关资料。